通鼎互联日前公告称,拟以现金492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S(UT斯达康)920万股股份,占UTS总股本26.05%。本次交易完成后,通鼎互联共间接持有1270万股UTS公司股份,持股比例35.96%,成为UTS的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通鼎互联主营业务为通信及相关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类通信电缆、通信光缆。这次通鼎互联入主UT斯达康,也被看作是它们在5G领域的一次布局。
早期的通信时代里,UT斯达康曾经是市场中重要的玩家之一。风靡一时的小灵通就是该公司旗下主力产品。
这家在小灵通时代风光无限的公司,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相继停止了PHS网络的建设,业务陷入停顿。虽然UT斯达康在3G、IPTV等很多领域也投入颇多,但未能取得好的市场反馈。数年后,UT斯达康陷入了内斗,股价及经营业绩持续受挫,小灵通市场继续萎缩,该公司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UTS上市19年来,股价从最高280美元/股,跌到最低不足2美元/股票,下跌幅度超过99%。
昔日小灵通王者
资料显示,UTS公司成立于1991年,并于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一家专门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国际化高科技通信公司。
话虽如此,但UT斯达康真正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还是源于PHS技术,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小灵通”。
小灵通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灵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个落后的技术。而且,不仅在技术端,在产业链健壮程度上,与GSM/CDMA等全球主流制式相比,应用的范围也比较有限,主要就是集中在中国、日本等极个别市场。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全球绝大多数运营商没有人选择PHS,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两家在当时具备极强现金流与投资能力的运营商却扑了上来。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在上轮电信运营商重组中,中国移动从母体中国电信中被剥离,专门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伴随着技术与产业链的成熟,移动通信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越来越明显,对于固网运营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牌照申请无果,但却不能无所作为,小灵通这种“擦边球”就进入固网运营商们的视野。因为它可以被解释为固定业务的无线延伸。小灵通的资费是按固定电话收取,非常便宜,而且是单向收费。在那个时代,虽然业务质量不断被吐槽,但小灵通还是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2年8月,小灵通网上用户数突破600万;2004年5月底,用户总数突破5000万;2006年8月,用户更是达到9300万的巅峰。
疯狂增长的用户背后,是中国电信、网通大量的网络投资以及终端集采与补贴,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UT斯达康等终端/系统一体化的服务厂商。
鼎盛时期,小灵通为UT斯达康带来了超过210亿元的年收入,甚至UT斯达康的市值一度超过IT巨头思科公司。
随着移动通讯时代的到来,小灵通逐渐被抛弃。
2011年,小灵通正式退市为3G让路,被工信部“下架”处理。
2014年10月,小灵通基站被关闭,结束历史使命。
UT斯达康因过度依赖小灵通业务,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退之中。
事实上,2005年时UT斯达康就已经开始衰败,虽然小灵通用户数还在增长,但是公司由小灵通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占比却在下降,由2004年的79%下降到32%,且公司全年亏损4.3亿美元。从此,UT斯达康踏上了持续亏损6年的坎坷之路。
对于UT的管理层而言,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小灵通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选择了艰难的转型之路,这次他们把宝押到了3G上。在技术路径上,他们选择了全球主流的WCDMA制式;在解决方案整体性上,他们选择了持续扩展,从2000年开始,UT斯达康在美、韩等地针对渠道、研发、产品等进行了共20次收购,企图打造从系统、设备、到终端,即端到端的WCDMA解决方案。
这是个很正确的产品选择,当时另外一家企业—-华为,也选择了类似的路径。但UT斯达康显然没有华为那样的战略耐心和深厚底蕴,结局也就不言自明。
2006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宣布,TD-SCDMA作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也许是发现自己在中国3G的决策上站错了队,在投入10几个亿的资金支持WCDMA之后,终于沉不住气了,宣布彻底放弃WCDMA,转而支持TDS。扔进3G这个泥潭里十几亿,响声都没听到,就这样打了水漂。
3G路线决策的失误,特别是在小灵通再也无法提供持续现金流的前提下,UT斯达康更是显得风雨飘摇。
同样结局的不止是3G,还有IPTV。
UT斯达康一度将IPTV业务当成下一个“小灵通”。UT斯达康高管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IPTV业务面临的政策壁垒远小于当年的小灵通,希望能在IPTV的身上拷贝当年小灵通的成功。为此,UT斯达康准备了上百亿元的资金后盾。
诚然,IPTV的确是个很有长远战略目光的选择,是款正确的产品,但在时间点选择上却并不成功。因为在当时,无论是政策、网络基础设施还是产业链都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有在运营商完成了光纤到户的基础网络之后,IPTV这样的“大视频”业务才迎来了真正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UTS公司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曾在2012~2015年度期间连续4年亏损,后经过一系列改善措施,于2016年度开始实现盈利。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651万美元、9829万美元和10322万美元,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3万美元、698万美元和609万美元。
新的合作伙伴
事实上,早在2018年9月份,通鼎互联就与UTS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中国通信市场重要的供应商之一,通鼎互联意在通过此笔交易加强与UTS协同发展,帮助UTS更好地拓展中国市场,把握5G网络建设的市场机遇。同时,交易也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在光通信设备业务上的技术和产品线布局,拓宽国际市场渠道。
通鼎互联以光电线缆业务起家,自2010年上市以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丰富产品种类,已成为通信光缆、电缆制造行业内排名前列的企业集团。
2014年业绩出现下滑后,通鼎互联先后通过收购瑞翼信息、通鼎宽带、微能科技、百卓网络等多家公司,在加强光电线缆业务的同时拓展进入通信设备及网络安全业务领域。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近四年来,通鼎互联累计发起五笔重大并购,交易总价约达23亿元。随着并表范围扩大,通鼎互联业绩规模有了很大提升。2015年至201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09亿、41.43亿、42.32亿,同比增长3.01%、14.82%、2.14%;净利润2.56亿、5.39亿、5.95亿,同比增长43.23%、110.55%、10.4%。
2018年前三季度,通鼎互联实现营业收入33.31亿,同比增长5.49%;净利润4.7亿,同比增长10.52%。同时,公司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5亿至7.73亿元之间,同比增长0%至30%。公司称主要原因在于光纤光缆产品的毛利率不断提高,网络安全、电力电缆等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以通鼎互联全年业绩预告上限7.73亿元计算,与2010年1.43亿的净利润相比,增幅达4.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