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投的芯原微即将科创板上市,欲继续造芯大业,还是只想收割一波?

故事的开头,源于1998年中国举办的半导体发展研讨会上,戴伟民作为国际专家主席应邀了这场会议。通过这次研讨会的深刻交流,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电子工程博士的戴伟民认识到中国IC产业可能要兴起了。

芯原微创始人 戴伟民

2000年8月,中芯国际在国家的助力下正式动土。19年前的国产IC产业基础薄弱,也没有设计芯片最基础的标准单元库,这给了戴伟民一个契机。

2001年,戴伟民和中芯国际达成合作,并回上海创办了芯原微,为中芯国际提供包括标准单元库的标准设计平台。随后芯原微又和宏力半导体、上海先进、华虹NEC、无锡上华等合作。

2002年,戴伟民把自主创办的美国思略科技(Celestry)以1.35亿美元出售给美国铿腾电子(Cadence),专心回国创业。

后来,随着国内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巨头们纷纷开放标准单元库等知识产权给中国,进口单元库不再困扰国内代工企业。芯原微也改变策略,将IP和设计服务推向世界。

2019年芯原微上市科创板。

因为芯原微上市科创板,这家默默无闻的公司被更多人认识了解。说起戴伟民必定要聊聊戴家三兄妹,三个人拧成一股绳在芯片行业共同发力。

1996年,弟弟戴伟进和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硅谷远景公司,2001年以5亿多美元卖给Cadence。后担任图芯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2015年该公司和大哥戴伟民的芯原微收购合并,担任芯原微副总裁。

1995年,妹妹戴伟立与丈夫周秀文等创立美满公司(Marver),2000年美满在纳斯达克上市,2016年戴伟立离职。虽然戴伟立淡出Marver管理层,但Marver一直是图芯的大客户,翱捷科技收购Marvell移动部门之后,依旧传承成为了芯原微的客户。

左:戴伟进 中:戴伟立 右:戴伟民

芯原微拉小米入股,开启“造芯”路?

芯原微在戴氏三兄妹的助力下,成为一家以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的公司,提供系统级芯片(SoC)和系统级封装(SiP)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在中国和美国设有5个设计研发中心,全球共有10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800人。业务范围涵盖移动互联设备、数据中心、物联网(IoT)、汽车、工业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戴伟明公开表示,芯原微专注为客户提供定制和优质的设计服务,不做产品,坚守不与客户竞争的底线,如20年前台积电为代表的芯片制造代工创造Fabless的商业模式。

芯原微迈过了19个年头,2019年3月29日,这家半导体领域独角兽向上海证监局递交了辅导备案申请,之后公司多次股权变更后囊括了包括大基金在内的多个知名股东。

6月27日,经芯原微电子公司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对公司进行增资。本次增资后,大基金持股7.9849%、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6.2521%、IDG资本合计持有2.15%、Intel(通过旗下Intel Capital(Cayman)Corporation)持股2.3515%。

体量不足的小米有点力不从心了……

引人深思的是,“湖北小米长江实业基金合伙企业”的股东发起人是小米科技有限公司。

雷军

雷军毫不避讳,小米一直有着自己的“造芯梦”。但上市以来的小米市值凭空蒸发了1500亿元,体量不足的小米怎么喂饱“造芯梦”?2017年小米曾把初代产品“澎湃S1“搭载到小米5C手机上,后来因为功耗、发热以及运算能力方面均表现不佳,5C产品很快从市场上销声匿迹。至于“澎湃S2”什么时候推出这个问题,起初也扑腾过几次,后来就不了了之。

小米的”造芯梦“和芯原微有什么关系?这两年,小米投资了12家智能制造和半导体芯片产业。

2015年9月投资了石头科技。

2016年7月投资了聚辰半导体。

2016年12月投资了乐鑫科技。

2018年9月投资了无锡好达。

2018年11月投资了晶晨半导体。

2019年7月投资了恒玄科技。

2019年7月投资了芯原微。

……

有外界认为,小米企图通过多方面押注,投资芯原微来分散小米当前的”造芯“策略,为自己的大鱼半导体储备研发力量,为配合公司AIoT战略加速落地。同时也进一步证明,小米一直坚持芯片研发之路?

但不要忽略了,小米终究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研发芯片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华为前期投资了数千亿元才初步实现后期研发成本降低的结果,小米2018年研发投入58亿元,原本市值下降的小米并没有余力再支持芯片研发的高昂费用,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投资芯原微。所以笔者并不认为小米投资芯原微是为了持续发展芯片研发之路。

二者寻求互利,“造芯”纯粹噱头?

芯原微自2001年成立已有19个年头,但营收情况并不如意。即使三兄妹的个人成绩很出彩,在恶劣的芯片竞争下似乎也没有挽回芯原微逐渐下滑的业绩。

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474.19万元,此前连续三年(2016年至2018年)业绩亏损,分别为-14,551.55万元、-12,814.87万元、-6,779.92万元。

8月,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透露,芯原70%的营收来自中国以外地区,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30%。

营收本不多,研发的占比额也不高,而注册资金只有36亿元的芯原微估计很难开展高端的芯片研发活动。

而小米的资金现状和芯原微的营收情况都不容乐观,小米入股芯原微更有可能是赚钱,通过芯片概念拉升股价进行套现。芯原微的设计代工很难有大规模的增长,也没有处于垄断的地位,想资金回流是件很难的事。所以笔者认为芯原微拉小米入股更大原因是为了缓解债务危机,实现二者互利的可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