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底,成都格罗方德传出消息称:大规模裁员、撤资、项目停摆;同时间,格罗方德同意将新加坡的Fab工厂出售变卖给台积电集团,作价2.36亿美元。4月23日有媒体消息称,格罗方德将位于美国纽约的Fab10工厂,以4总价4.3亿美元变卖给安森美,而后格罗方德CEO汤姆嘉菲尔德明确表示:格芯不出售。究竟经历了什么?让这家享誉世界的晶圆工厂被连连爆出变卖工厂。这故事说来话长,那笔者就长话短说。
格芯前世,背景有点硬
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成立于2009年3月2日,在国内也俗称格芯。
非行业人士可能并不了解,说到其前身,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世界级芯片巨头,被业内发烧友戏称为“PPT厂”的AMD——美国超威半导体。由于缩写是GF,加之和AMD的关系,因此也被网友戏称为AMD的“女朋友”。
AMD是世界知名的芯片公司,也是唯一一个在通用CPU领域能对抗英特尔的公司。AMD和英特尔斗了几十年,有胜有败。
- 2000年3月,在CPU主频即将迈入1GHz之时,AMD抢先发布核心代号Orion1G也就是Athlon 1000型号的CPU,这是第一款主频超过1G的CPU,早于英特尔的奔腾31.13G。
- 2000-2006年这段时间内,AMD凭借创新力和扎实的工艺水平和主打高性价比的营销策略,一度把英特尔揍的满地找牙。比如经典的Thoroghbred-B核心的1700+/1800+、巴顿2500+、Athlon XP威尼斯核心的3000+、Athlon 64 X2 3600+,以及FX-55/FX-60等一系列神U,对抗Pentium4和Pentium D丝毫不落下风,曾经一度把“灯等灯等灯”按地上摩擦。
然而事情发展的不会这么顺利,2006年7月24日,AMD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宣布以54亿美金价格收购显卡双雄之一的ATi,从此两家姓A的公司合并了,成为唯一一家通吃通用CPU和独立图形显示卡业务的公司。
收购前的竞争格局是:AMD与英特尔在CPU上竞争,ATi与英伟达在GPU上竞争。而英伟达和AMD是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英特尔和ATi则是另外一对。
- 英伟达推出的nForce系列主板芯片与当时AMD的王牌产品Athlon的组合是很多DIY玩家津津乐道的搭配,比如经典的巴顿2500+配合nForce 2 Ultra,仅仅以1500元出头的价格,吊打2300多的P42.4C+i865的组合。Athlon 64 X2 3600+配nForce 4 SLi是当时的王炸组合。
- ATi也和英特尔打的火热,ATi和英特尔进行交叉授权,高端双显示卡平台就是用的ATi的交火平台(Cross Fire)。最终形成“AMD+英伟达”对抗“英特尔+ATi”。AMD和英伟达也算是互相成就。
但是不知怎么想的,突然之间AMD把ATi给娶了。这次交易好比是AMD当着自己的女朋友英伟达的面,抢了英特尔的女朋友ATi。此后AMD与英伟达反目成仇,关系一落千丈,而此前和英特尔合作愉快的ATi,也因为AMD合并而终止了合作,全部成为赤裸裸的竞争关系。唯一的好处是两家姓A的公司合并,“A卡”依然叫“A卡”,称呼未变。
历史上双线作战基本都没什么好果子吃,两面竖敌十分致命。AMD低估了并购造成的竞争格局,而竞争格局的变化给AMD带来的是更大的困难。
而且这笔交易也实在太贵了,此后的十年,成为AMD没落的十年。
到2008年,被英特尔打的喘不过气来的AMD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卖掉晶圆制造业务。买主是土豪爸爸阿联酋的ATIC,重新组建以后的公司就是现在的格罗方德。
世界排名第二,却负债累累
拓墣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业务发展排名中,台积电、格芯、联电市占率前三,格芯排名第二,市占率达到9%,年增长率仅0.8%。
AMD斗不过英特尔,自己又带不动这么庞大又不赚钱的部门时候,把格芯卖给了石油金主爸爸。刚接手时候,格芯还是有意和台积电一较高下,坐上世界第一代工厂的宝座,刚开始发展也确实喜人,在24、14nm的研发虽然落后,但是靠着三星的授权和很多忠实客户,也算跟上节奏。
享受快速发展的快感之时,也给格芯留下了隐患。投入的研发经费太过庞大,而且是在始终没有世界最先进制程的情况下,给格芯的财务情况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从2009年创建至今,ATIC不断注资已经接近300亿美元,高达295亿美元,但巨大的投入之下,净利润始终是负数,格罗方德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从2011年到2017年,总计7年间,格芯共亏损69.4亿美元,平均每年亏损近10亿美元,2014年、2015年和2017年这三年是亏损最严重的,三年合计亏损超过40亿美元。
哪怕中东的土豪爸爸再有钱,也不可能无止境的烧钱。格芯第四任首席执行官是汤姆∙嘉菲尔德Thomas Caulfield一上台,就进行大规模削减开支,包括无限期暂停先进制程的研发,主动退出10nm/7nm的军备竞赛;裁员5%;停止成都工厂的投资;将新加坡8英寸工厂出售给世界先进,收回部分现金等。无法走在技术的前沿,巨大的投资换不回等价的回报,无疑成了一种负担。
主帅无能,如何干过行业大佬和新星?
在代工市场,三星是台积电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三星的主要业务是存储器,所以两者的主要竞争点是手机处理器芯片(类似于骁龙系列,A系列等等)。另外的英特尔根本不是代工厂,也没人找它代工,所以它是自己玩。剩余的真正的竞争对手就是格芯,因为它和台积电的业务完全一样。
长期入不敷出的财务压力导致格芯根本没有精力在投资研发7nm制程。格芯的退出最大受益者除了台积电和中芯。台积电一直是代工界的龙头老大,格芯的退出,原本格芯的客户,如AMD、IBM等就直接由台积电接手;其次台积电退出7nm制程,只剩下中芯国际这个纯代工公司和台积电竞争(台积电7nm,中芯14nm)。
至于为什么格芯的业务比不过台积电和中芯国际?这除了外因,还有内因。一个站在世界级巅峰的公司,都要有一个富有远见、励精图治的强悍领导者,才能带领公司屹立不倒。就像台积电的张忠谋、英特尔的诺伊斯、华为的任正非、英伟达的黄仁勋、格力的董明珠,他们无一不是狠角色。
英特尔50年才换了7个CEO,格芯不到10年换了4个CEO。
- 格罗方德第一任首席执行官是道格·格罗斯Douglas Grose(任职时间:2009年3月2日–2011年6月),Douglas任职期间,格罗方德的策略非常明确,就是扩大营收,超越联电,成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公司。于是一方面,他游说投资方收购,比如2009年9月宣布收购特许半导体,2010年1月完成收购,与格芯合并运营;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比对手更快速、更广泛地地部署新工艺,2010年公司的投入约27.5亿美元,2011年54亿美元,一方面用于建设纽约州的新工厂,同时扩充已有工厂的产能。
Douglas离职的主要原因是32nm工艺进展比较缓慢,迫使格芯不得不与AMD签署新的晶圆采购合同,使得后者只需要为成品芯片掏钱,而不用给整个晶圆买单。而且也失去了AMD这个第一大客户的信心和耐心。
糟糕工艺水平,只能让CEO背锅。
- 格罗方德第二任首席执行官是艾吉特·马诺查Ajit Manocha(任职时间:2011年10月30日–2013年12月),不过他从2011年6月就担任格芯临时首席执行官。任期内格罗方德财务情况不容乐观,2年后就走了。
- 格罗方德第三任首席执行官是Sanjay Jha(任职时间:2014年1月7日–2018年3月),SanjayJha 在格罗方德足足待了4年,是在任最长的CEO。这4年内,GF通过收购IBM的微电子业务,以及新建的纽约工厂,扩大了营收规模。新建成都厂也是桑杰贾任内所作的决定。
但是收购IBM微电子业务,被认为是一个败笔,而且10nm/7nm工艺研发进度无法达到预期,2018年Sanjay Jha离职,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这几年中格罗方德持续烧钱,亏损幅度非常大。
- 格芯第四任首席执行官是汤姆∙嘉菲尔德 Thomas Caulfield(任职时间:2018年3月9日–至今),是来收拾烂摊子的。不仅退出了7nm制程、裁员、变卖工厂,看起来似乎是断臂自救,又像准备打包出售公司。
总之,汤姆∙嘉菲尔德也只是一个救火队友,按照老板的意思,打打下手而已,而这一系列举动,也被外界解读为,ATIC准备卖掉格罗方德,找人接盘?
格芯究竟值不值得买?
在半导体产业内,“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喝西北风”的现象比比皆是,赢家通吃的法则大行其道。对于晶圆工厂而言,保持工艺领先是自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帝国的护城河,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落后,一旦落后,市场份额拱手相让,那只能目送对手坐上老大的位置,赚取巨额利润。所以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不断的投入巨资,用于采购昂贵的设备,以及新技术的研发。
但是过渡的投资,却不考量自身因素免得有些不切实际。格芯被外界传闻被卖,也不是不无根据,从上文分析中,格芯本身工艺便极不成熟,曾经还坑过AMD。
2011年AMD推出推土机(Bulldozer)系列CPU,尽管推土机设计思路十分超前,由于格芯不成熟的32nm工艺,推土机在实际应用中,性能和前一代产品相比不进反退,功耗高,发热大,单核心性能弱如鸡,外加操作系统不支持和一堆bug,样样致命伤!市场压根不买单。直接把推土机弄成一个大火炉,最后落的一个“i3默秒全”的耻辱性头衔!
笔者认为,格芯还是有价值的,它缺的只是一个能让格芯从重重困境中爬出来的领导者,10年4任CEO如走马灯似的更换,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方向,又如何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拼搏中取胜。在半导体行业,成果不是速成,动辄以10年计算,这10年时间,格芯的4个CEO都采取不同的方针和理念,不亏本都有点难。也许格芯需要一个像张忠谋这样的牛人,才能带领格芯力挽狂澜,但是职业经理人对公司的感情和战略规划,永远无法和创始人相比。
来源:由芯扒客整理自知乎@猛练自然强、知乎@Hamxic、互联网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