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后,背负污名的电子烟行业能否像山寨手机一样转型?

在行业监管缺位十余年后,电子烟行业终于被盯上了。

2019年3月15日可称为电子烟产业的分水岭。

在3.15央视晚会过后,整个电子烟产业都被戳上了“危害健康、缺乏监管”的标签。一时间整个行业风声鹤唳,不少电子烟行业群里哀声一片。

在中国,电子烟处于法规监管的空白之地。对于这种产品形态,貌似也没有什么行业标准。因为涉及到电子烟的烟管和烟油两部分,你无法简单将其定义为电子产品还是烟草产品。

如果定义成电子产品,显然只需要过3C认证就可,如果做海外出口,也只需要满足欧标、美标认证就可以了。

如果定义成烟草甚至药品,这个就复杂了。比如电子烟在美国就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管控。在美国及亚洲多个国家,电子烟是被列作「烟草制品」;在欧洲、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则是把电子烟当做「医药产品」来管理。

2018年9月12日,美国FDA就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调查执法行动,向全国范围内的电子烟零售商发出了 1300 多封警告信和民事罚款单,对 131 家零售商处以罚款,金额从 279 美元到 11182 美元不等。此次行动主要针对5大电子烟品牌:Juul、 Vuse、 MarkTen、Blu E-cigs以及Logic,这5大品牌占美国小烟市场的97%以上。

此次执法行动的目的是:全面打击向未成年人零售或在线销售电子烟!

 

电子烟到底有没有健康危害?

那么电子烟到底有没有危害?这个问题恐怕就连电子烟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士也底气不足,一个产品是否满足人体健康需要经过非常严谨而科学的观察和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子烟产品到底有没有健康危害或者隐患,需要等待专业的检测机构的回复。

笔者认为,首先从硬件上。低成本制造的电子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因为电池问题导致机械杆爆炸,缺少足够电路安全保护等。另外小品牌的电子烟油很多是“三无”小作坊出品,这种烟油换成任何吸入人体的产品都会有问题。还有一部分用户对香精过敏,因为烟油中往往添加大量的香精,目前也没有临床数据支持烟油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但是这种危害与传统烟草相比,显然电子烟的这些潜在危害都是“小巫见大巫”了。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醉类、酚类、烷烃、醛类、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羟基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其中30%的癌症可归“功”于吸烟。

2015年,英格兰公共卫生局(PHE)发布了长达113页的报告,详细地分析了电子烟的各种风险,报告总结:电子烟比吸烟安全95%,政策应该把鼓励吸烟人群使用电子烟作为关键控烟策略,以降低吸烟带来的伤害。注意,是鼓励“吸烟人群”。

尽管遭受多方质疑,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在2018年仍然坚持电子烟比吸烟安全95%的说法。

2018年2月,美国癌症协会(ACS)也发布了一份立场声明:虽然使用电子烟的长期效应还不够清楚,但是可以预估它比起一般香烟伤害更小。该协会态度明确地鼓励人们,尝试使用电子烟来代替传统香烟。注意,是“代替传统香烟”。

2018年11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也向大众表露了自己的态度。它推荐已经有烟瘾的人改换电子烟,而且尝试戒烟。注意,是“已经有烟瘾的人”。

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电子烟产业的态度都是希望能谨慎控制,引导电子烟产业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2018年12月,英国公共卫生部发布了一个短片,向人们展示,相比传统香烟,电子烟危害较小。呼吁公众不要因为电子烟和香烟危害差不多的错误认知,选择继续吸烟而不是尝试电子烟

 

相对来说,电子烟烟油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指液化尼古丁,另外如果在雾化过程中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部分一氧化碳,同时也不排除有金属颗粒、硅酸盐颗粒以及其它物质的存在。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电子烟基本上很少做公开宣传,就算是做市场宣传也不会直接宣传“可以戒烟”,而是宣传这是一种“时尚、酷炫、年轻的生活方式”。

笔者认为,这种宣传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避免得罪庞大的传统烟草利益集团,同时也是为了另辟蹊径,寻找市场蓝海。

但是事与愿违,事实上电子烟作为长期吸烟群体的“戒烟替代品”是合格的,可以大量的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实际上,电子烟油完全可以做到对尼古丁的0添加,这有助帮烟瘾患者克服“心瘾”。确实有不少烟民通过电子烟减少了传统烟草的吸食频率,甚至真正实现了完全戒烟。

反而目前电子烟遭受诟病的是青少年用户的增加,作为“时尚、酷炫、年轻的生活方式”让不少年轻人愿意吞云吐雾,而通过吸食烟油继而尝试传统烟草的年轻人逐渐增多。

也就是说,电子烟在中国不但没有转化老烟民,反而增加了“新烟民”。

 

一刀切,还是产业转型倒计时?

相对于美国FDA的监管,尽管全球90%的电子烟都由中国深圳生产,但是一直是缺乏有效的行业标准和监管。在中国,对电子烟的产品定义是电子产品,这个准入门槛是很低的。

2018 年的时候,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烟草专卖局曾出台了一个通告,其中提到了国内还没有颁布电子烟的行业标准,并且明确了: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有电子烟资深人士分析,中国电子烟产业的监管缺失的情况可能在2019年10月前结束,不出意外的情况下,电子烟以及电子烟油的国家标准将很快出台。而央视315晚会,显然在舆论环境上会加速这一政策的出台。

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完全支持政府加强监管,一方面杜绝小作坊、三无产品的机械烟管和烟油生产,另一方面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

目前的电子烟行业,有点类似于获得牌照准入制度前的手机行业。当时的市场上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币,这个时间不少国产手机被称为“黑手机”。从1998年到2004年,中国实行手机牌照制度,只有获得信产部提供的手机生产牌照才能从事手机制造。于是就有了第一批国产手机的崛起。到了2007年10月12日,中国彻底取消了手机牌照制度,而当时已经是“山寨手机”最后的黄金时期,接下来就是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了。

笔者认为,对于目前的电子烟产业来看,从产业链发展角度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中国手机产业链。

从上游原材料层面,可分为电池原材料供应商(电池、电芯、控制电路)、雾化器原材料供应商(塑料、玻璃、五金、发热电阻)及烟油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主要是电子烟的设计制造,可分为专业电子烟制造企业与国际烟草巨头制造部门两类。目前中国企业在电子烟产业链中主导了生产制造,包括电芯、烟油、雾化器等核心部件,但目前由于国内政策一直不明确,导致海外品牌长期占据主导位置。从这一点来看,对行业一刀切的政策将有可能扼杀目前欣欣向荣的中国电子烟产业发展,并给国外电子烟生产商带来机会。

而如果凭借国家标准的出台,来对电子烟行业进行规范和整顿,促进有资质,有技术实力的中国电子烟品牌的发展,则有可能如同当年山寨手机转型品牌化一样,引导整个产业良性发展。

 

最后,对于普通消费者,笔者再多啰嗦一句。

如果你是一个想要戒烟又戒不掉的烟民,或者你想要帮长辈戒烟,不妨实施电子烟来替代。

如果你是未成年人或者不吸烟者,千万不要为了某些愚蠢的理由尝试电子烟,千万不要尝试电子烟,千万不要尝试电子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