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内核“增强型”独此一家,这家国产MCU凭什么挑战ST?

  • 国际巨头垄断MCU市场,国产化替代能否实现?

在物联网时代,各类智能终端需求的持续发酵下,市场重燃了对MCU这个已面世数十年产品的热情。无论是国际知名的NXP、ST、瑞萨、TI,还是国内的北京兆易、复旦微、航顺、华大CEC等等,都在这个市场上各出奇招。

根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MCU供应商的销售总额约为3532亿美元,其中前十名就占了当年营收的58.6%,厂商以NXP、Renesas、Microchip、ST为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被国际巨头高度垄断的市场,国产MCU供应商往往受限于技术实力,扎堆在低端市场竞争。

不过近期有一家国产MCU厂商推出Cortex-M3内核的“增强型”产品在各个参数上开始挑战ST的市场地位。

航顺芯片市场部总经理张海平

“我们基本上80%的产品是通用型的,优先考虑到替换一些欧美品牌占领的国内市场。”在日前举行的ELEXCON深圳国际电子展暨嵌入式系统展上,《芯扒客》记者采访了深圳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的市场部总经理张海平,张海平表示, “航顺中国芯”是其口号,优先针对欧美大厂的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主要针对NXP,ST,这两家在中国市场的MCU市场销售额均超过5亿美元,我们希望能替换这些欧美品牌的市场。”那么航顺有何底气可以挑战老牌厂商ST在MCU领域的霸主地位呢?

  • 富士通MCU设计原班人马,打造“全球最快增强型M3”MCU

据了解,航顺的前身从2006年成立。以前是主要做一些通用物料的原厂,比如EEPROM,目前已经累计销售超过30亿颗。此外,还生产LDO、稳压电源、锂电池保护以及其它通用的物料。现产品主要有4大类:(8位32位MCU类)、(EEPROM NOR FLASH存储类)、(电源管理类)(LCD/LED驱动类)。

目前航顺的主要股东是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其MCU主要用在航空航天、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医疗应用等领域。据了解,目前航顺的设计团队来自于富士通MCU设计部门的原班人马,拥有15年以上的IC设计经验。张海平表示,航顺的IP和设计方案都在晶圆厂的工艺线上做过验证,这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正是由于拥有系统级的强大设计能力,所以航顺的MCU可以做到高性能的同时实现低功耗。

从2016年开始,正式以航顺品牌在市场推出,到2017年底成功量产32F 103全系列产品,到2018年量产基于cortex-M0内核的全系列产品。

2018年9月10日,航顺发布了全球最快主频180MHz “CM3 Core + 浮点运算协处理器”,这颗MCU采用40~55nm/EFLASH工艺,支持双CAN接口以及512KB FLASH大容量存储,支持数字相机接口。此外还有一些创新性的设计,比如浮点运算、嵌入式安全内核,还包括AES/RNG等安全加密内核。

此外,因为ARM内核商用化程度很高,航顺基于ARM的内核推出M0/M3/M4/M7全系列产品,并且以RISC-V内核做协处理器储备内核,而且其产品与ARM生态系统的软硬件全部兼容。据了解,如此高主频的M3内核MCU目前仅航顺独家发布,可以说是在M3内核的基础上做到了极致。预计这款产品将在2019年6月份量产。

参数硬拼欧美大厂,让终端客户有“第二选择”

航顺的M3增强型产品除了主频上目前第一,在其它参数上也可以跟欧美大厂PK。比如待机模式下,其32F103系列的功耗是1.6μA,而ST的同类产品是2.1 μA,其他家的功耗则是航顺和ST的几十倍。

此外,在价格、交期上,相比欧美公司经常缺货、断货,航顺都具有不小优势。

除了M3增强型,航顺还推出HK32A系列,采用ARM和RISC-V双核,搭载AI加速器,预计未来会实现部分人工智能的功能。

此外,航顺支持软硬件兼容ST的产品,在芯片设计前端RTL coding时兼容ST的每个功能位和标志位。在一个PCB layout上可以支持两家芯片原厂,这给了终端厂商一个“第二选择”。

据介绍,航顺目前处于上量井喷阶段,2018年的销售额基本在8000万,预计2019年销售额将达1.58亿。目前其普通的M3内核MCU产品已经有了多家客户采用。比如电焊机有几十家客户在出货;还有血氧仪、无功补偿等应用。

消费类电子的客户主要包括平衡车,以及太阳能、LED照明控制,还有车窗、OBD控制等客户。

此外针对一些消费类量大的市场,如电子烟、小家电的电机控制,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中都有应用。

目前航顺提供的产品以工业级为主,汽车类产品主要针对后装市场,如果客户有订制需求,也可以生产车规产品。

据了解,目前航顺有500~600家终端用户,但是不直供客户,而是通过代理商的模式支持客户。代理商数量大概30家左右,相比ST在中国的代理商130家还有一些距离,不过仍然在不断的增加中。航顺目前对于代理商的规模并没有太严格的规定,不过也会经过一到两年的考核期才会确定一线代理商。

张海平表示,随着物联网对于终端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许多应用对于芯片主频要求,以及外设接口要求速度越来越快。这是航顺为什么要研发“增强型”MCU的原因。可以说,未来只要有摄像头以及图像需求的应用,都可以用到航顺的增强型MCU。

张海平表示,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是一个趋势。不同于以往国产MCU主要从低端市场切入,航顺直接从高端市场进入,实现软硬件直接兼容ST的产品。张海平认为,很多国产厂商之所以只能做低端市场是因为主要做减法,对产品进行功能的删减,同时其设计能力也无法支持高端产品。

“我们说航顺中国芯是有底气的,因为我们很多IP是自己写的,我们这个团队在模拟IP领域是很有名的” 张海平表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